8月17日,《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质量标准》团体标准宣贯会成功举办。会议由中国人生科学学会主办,中国人生科学学会中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聊城市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聊城市青少年文化宫)、探究行(济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承办,旨在推动该团体标准的落地与推广,充分发挥标准在行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教育部原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曹志祥、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副秘书长钟靓子、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副会长兼中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聂延军、聊城市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市青少年文化宫)主任杨晓、山东大学教授边建朝、探究行(济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明光等众多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相关单位代表应邀出席,共同为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质量标准的推广与实施出谋划策。
宣贯会上,该团体标准起草人孙明光代表起草单位及参编单位,详细讲解了标准建设的全过程、培训体系架构、考核标准设计等核心内容,以及面向C端(个人从业者认证)、B端(机构合作)、G端(政府项目落地)的三维推广战略。
在团体标准应用推广专家指导环节,专家们围绕标准落地应用与行业赋能展开研讨。山东大学边建朝教授、“红读计划”办公室副主任刘中苏等多位专家分别从应用场景展望、社会意义强调、行业价值及推广路径等方面提出了宝贵建议,为标准的实际应用和推广提供了清晰的思路。
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副秘书长钟靓子在总结与行动部署环节讲话中,她充分肯定了标准制定的科学性,高度认可起草单位的严谨性以及专家们的贡献。同时,在宣传推广、落地应用、标准迭代方面部署了下一阶段的核心任务以保障标准的有效措施。
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副会长兼中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聂延军宣布了会议共识,就标准的推广落地提出了找准“切入点”、点燃“兴趣点”、培育“增长点”、选树“推广点”等四点建议,倡导坚持科学、问题、结果三个导向,将标准转化为具体行动,推动标准从“纸面”走向“地面”,以科学评价标准助力学生成长和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部原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曹志祥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标准出台恰逢其时,回应了时代对教育评价的呼唤;标准的核心价值,在于重构教育评价的“指挥棒”;标准落地需要多方协同,构建“三位一体”推进机制。曹志祥同时表达了对《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质量标准》推广应用的三点期待,“期待成为跨区域评价互认的基础,期待形成动态完善的迭代机制,期待催生更多配套的育人资源”。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工作的落地实施是国家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工具,而不应该是学生、家长和学校的负担。《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质量标准》的制定与推广,对于规范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它为全国范围内全日制普通中学的综合素质评价档案管理提供了科学、系统、实用的标准,有助于提升档案质量与公信力,推动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朝着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